碳足迹核算通则国家标准GB/T 24067-2024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
公告原文
由生态环境部提出并指导制定的GB/T 24067-2024《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以下简称“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近日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发布。
制定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是落实生态环境部等15部委《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部署的重要举措,填补了国内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的空白,将为各方研究编制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提供指导。在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指导下,加快推进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和数据核算,摸清产品碳排放“家底”,是加快构建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发掘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节能降碳潜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利于帮助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产品低碳竞争力和贸易竞争优势。
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主要借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 14067国际标准,采用与国际通行的生命周期评价标准(GB/T 24040和GB/T 24044)一致的方式,规定了产品碳足迹的研究范围、原则和量化方法等,为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和数据国际交流互认打下基础。相较于国际标准,本标准增加了编制具体产品碳足迹标准的参考框架、数据地理边界信息建议等,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操作性。此外,本标准还规定了鉴定性评审、产品碳足迹声明和具体产品碳足迹标准框架等内容,为本标准的实施应用提供充分的指引和保障。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各有关部门系统推进该标准的实施与应用,按照系统推进、急用先行、开放协同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能源、上游原材料和有迫切需求的重点外贸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立项和制定进程,逐步完善碳足迹管理标准体系,为更好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标准化工作支撑。
对生产行业产生影响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GB/T 24067-2024)的发布,对生产行业产生了以下影响:
- 提高了对产品碳足迹的量化要求,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碳排放的计算和管理。
- 引导企业采用国际认可的量化方法,提升产品碳足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 有助于企业识别和优化生产过程中的高碳排放环节,推动低碳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 为产品碳足迹的第三方认证提供了依据,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环境影响的信心。
- 促进了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有助于企业建立绿色品牌形象,满足市场和监管的双重需求。
- 随着标准的实施,企业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碳足迹的监测、报告和验证,从而影响生产成本和运营策略。
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GB/T 24067-2024)的深入实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 企业将面临来自供应链上下游的碳足迹管理压力,促使他们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合作,共同降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 该标准的推广将加速环保法规的完善,企业需提前适应可能的政策变化,以免在未来的法规实施中处于被动。
- 企业将更加注重研发和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以减少产品碳足迹,这可能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
- 企业将需要培养或引进专业人才,以应对碳足迹量化和管理的复杂性,这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 企业将有机会通过碳足迹的减少,提高能效,降低能源成本,从而在经济上获得直接的回报。
- 该标准的实施将推动企业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 企业将更加重视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包括投资者、客户和公众,以展示其在碳足迹管理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透明度。
- 企业将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内部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以确保碳足迹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符合标准的产品将更受市场欢迎,企业需在市场营销策略中突出其低碳环保的特色,以吸引更多的绿色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