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检验检测问题的基础介绍(一)

TESTCOO/2021-10-22

在企业生产中,检验检测问题其实一直都被忽视或者不重视。许多工厂认为:在生产过程中,设计和制造是最重要的,他们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而检验检测只是后续的保障,可有可无。其实这种认可模式是完全不正确的,小编这次必须有话要讲。由于篇幅过长,今天先给大家带来一部分。

一、检验检测主要定义
检验就是对物品或者服务的
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反复的测量、试验、检查、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的工作。有一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所谓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检验检测(一)

二、检验检测相关理解
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本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就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迅猛发展,劳动专业分工需要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中出来,之后衍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整体,检验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补充。特别是现代工厂多数以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为主,检验本身就是流水线中一个组成工序,缺失了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完美
现代工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客观存在的随机波动,要绝对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就存在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很难设想,存在一个所谓理想的生产系统,它根本不会产生不合格品,则质量检验及其相应的机构就可统统撤消,实际上这种理想式生产系统是不存在的。

从质量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扎实,全面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固。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ISO9000 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量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为了正确认识企业的质量检验,还必须澄清三个容易混淆的观念:
一个是认为产品质量是由设计和制造来决定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故而对检验工作不予重视。这种观念显然是不可取的虽然,产品质量同设计和制造有着不可分割的事实,但质量的最终形成,也不单单限于设计和制造这两个环节,正如美国著名质量专家J.M.朱兰所说,它是符合“质量螺旋”上升规律的,决定于企业所有部门,其中包括质量检验部门的质量职能,何况检验本身也是属于制造的范畴;
二是认为全面质量管理,预防为主,防止不合格品的出现,而检验只不过是事后把关,因此有些企业认为检验是可有可无的,或者仅仅是一种附属工作。这种看法同样也是错误的,容易使人们的思想产生混乱,实质上这是如何认识“预防”与“把关”的关系问题。预防为主是就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而言的,也是相对于单纯的事后把关来说的。因为单纯的事后把关,只能发现和剔除不合格品,而不合格品即使被发现,其损失已经造成。因此,预防为主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上国内外许多企业都把“预防为主、一次成功”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决不是对立和矛盾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的,它们的目标和对象也是各不相同的,“预防”是针对正在生产或尚未生产的产品而言的,“把关”通常是针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来说的,前者应力求通过预防,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百分之百是合格品,避免或减少发生损失;而后者则是应该通过检验,严格把关,不使一个不合格品流到下道工序或用户手中,所以预防和把关在生产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应以预防为主。

检验检测(二)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
概括起来,检验包括以下四项具体工作:
1)度量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
2)比较把度量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判断根据比较结果,判定被检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4)处理对单件产品决定是否可以转到下道工序或产品是否准予出厂;对批量产品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或重新进行全检和筛选
为此,质量检验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要有一支足够数量的合乎要求的检验人员队伍;
要有可kao和完善的检测手段;
要有一套作为依据而又明确的检验标准;
要有一套科学而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 。
以上简要说明了质量检验的概念、定义和应具备的具体条件,下面则要进一步明确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做好把关工作
把关是质量检验最基本的职能,也可称为质量保证职能。这种职能是质量检验一出现时就存在的,不管是过去和现在,即使是生产自动化高度发展的将来,检验的手段和技术可能有所发展和变化,质量检验的把关作用,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机、物、法、环(4MIE)等诸要素,都可能使生产状态发生变化,各个工序不可能处于绝对的稳定状态,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要求每个工序都保证生产100%的合格品,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完善化,可以减少检验的工作量,    但检验还是要存在的。只有通过检验,实行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成品不冒充合格品而出厂,才能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
第二,做好预防工作
现代质量检验区别于传统检验的重要之处,在于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起把关的作用,同时还要起预防的作用 。
广义来说,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入厂检验,前工序的把关检验,对后面的生产过程和下工序的生产,都能起到预防的作用。特别是检验的预防作用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众所周知,无论是工序能力的测定或使用控制图,都需要通过产品检验取得一批或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方能实现。这种检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判定一批或一组产品是否合格,而是为了计算工序能力的大小和反映生产过程的状态。如发现工序能力不足,或通过控制图表明生产过程出现了异常状态,则要及时采取技术组织措施,提高工序能力或去除生产过程的异常状态,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事实证明,这种检验的预防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备注:工序能力的计算使用,目前在电子组装的企业里应用比较弱,主要应用在机械加工制造行业比较广泛,因此本文没有详细说明)
2)通过工序生产时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当一批产品或一个轮班开始加工一批产品时,一般应进行首件检验(首件检验不一定只检查一件),    当首件检验合格并得到认可时,方能正式成批投产。此外,当设备进行修理或重新进行调整后,也应进行首件检验,其目的都是为了预防大批出现不合格品。正式成批投产后,为了及时发现生产过程是否发生了变化,有无出现不合格品的可能,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到工作地去进行巡回抽查(即巡检), 一旦发现问题,就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第三,做好报告工作
报告的职能也就是信息反馈的职能。这是为了使领导者和有关质量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评价和分析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为了能作出正确的质量决策,了解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必须把检验结果,用报告的形式,特别是计算所得的指标,反馈给领导决策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    采取有效的决策措施。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1)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验收检验的情况和合格率指标。
2)成品出厂检验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以及相应的金额损失。
3)按车间和分小组的平均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相应的金额损失及排列图分析。
4)产品报废原因的排列图分析。
5)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报告。
6)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报告。
7)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报告。
8)其它有关报告。

检验检测(三)

第四,做好改进工作
质量检验参与质量改进工作,是充分发挥质量检验搞好质量把关和预防作用的关键,也是检验部门参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体现。质量检验人员一般都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业务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担任。他们经常工作在生产现场,对生产中影响人、机、物、法、环等因素了解最清楚,质量信息也最灵通。他们比设计、工艺人员了解质量的情况要多一些,深一些,因而在质量改进中能提出更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这也是质量检验人员的优势所在。特别是实行设计、工艺、检验和操作人员联合起来搞质量改进,才能加快质量改进的步伐,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

 

以上就是今天要讲的有关检验检测问题的基础介绍,检测员和验货员们如果觉得小编讲得有理就转起来吧,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测库验货公司

检验检测(四)